联系我们 Contact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金岭工业园
电话:0532-87702711
传真:0532-87702544
邮件:7202547@qq.com
网站:http://www.lianhebaida.com

兴化地区前期红水问题解析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由于兴化地区的水源及池塘内特点使得池塘内的水色发红现象比较常见,我公司技术人员经过实地考察后将其成因大致分为四类。

一、                外源水质本身就很肥,从外源水中带入大量红水。其特点是全程水色都有些发红,由于外源水中本身有肥度使得前期水草生长良好,但到了后期由于塘内富营养化的增加使得水质过肥,调控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                内源物质引起的:这种一般是由于塘内田面上残留的杂草或者青苔腐烂而形成的,其特点是一般是在中后期比较常见。

三、                内外兼有:本身外源水就肥,塘内还有很多枯草腐败。

四、                用过刺激性药物后也会使水色发红,在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

通过显微镜镜检我们确认水红的原因是大量裸藻繁殖,使水色变成红棕色。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我们对蓝藻的研究很深入,而对裸藻认识较少,其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报道也较少。但在近几年尤其是2012和2013年,随着水源的日趋紧张和养殖密度不断提高,苏南还是苏北,裸藻均时有发生,给养殖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

下面我们将就裸藻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试对裸藻的发生特点、危害调控和倒藻后的处理方法谈一些看法,并结合兴化的具体特点给与相应的处理方案。

一、特点

1、裸藻水华多发生在静水、有机质丰富的小水体比如水源不充足的精养池塘、稻田等,在兴化地区很多河道内尤其是靠近养殖场的也会很多。

2、裸藻生存的温度范围较广水华形成的适宜温度为20~C-35℃;生长时间横跨春、夏、秋三个季节,尤以养殖中后期生长最旺盛。也就是说,裸藻水在螃蟹主要生长期均可发生。

3.裸藻水色多样,常见有两种:

一、是红褐色,俗称“铁锈色”、“铁锈水”,水表层具铁锈色油膜,有黏性,以变形裸藻和血红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为红色或橘黄色,加之趋光性强,常呈红色或褐红色,并聚集在水面表层,形成浮膜。这种水还常有“晴红阴绿”、“昼红夜绿”、“朝红夕绿”的变化。 

三、是酱油色,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和老化池塘,是水质极度富营养化和多种裸藻大量繁殖的结果,此时水色变化不大。实际上,会因各藻种比例、光照强弱、有机质和泥沙的多寡等,存在细微水色差异,情况比较复杂,需仔细鉴别。

4.裸藻不易杀灭据试验:0.7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不明显,但76.8小时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1.4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也不明显,48d',时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2.8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抑制作用迅速而明显,杀灭作用也显著;5.6mg/L以上硫酸铜能迅速杀灭裸藻。这说明在螃蟹安全浓度内,很难杀灭裸藻。另外,裸藻属鞭毛藻类,活动速度较快,用药物杀灭时,会迅速逃离高浓度药物区域,在药物浓度低的池塘中部和底部避难,待药性消失后,又可重新大量增殖,这也是药效不明显的原因之一。笔者在实践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养殖户所谓的土方法,基本上成功概率很低,换了一个塘就没什么用,而且你在东边杀它就跑到西边。有个别的裸藻没杀死,水草都没了。

6.裸藻的毒性很多领域都开始研究,并提取出不同种类的裸藻毒素进行研究。裸藻毒素主要富集在螺丝等贝类体内,属于神经麻痹毒素,如长期使用这种富含裸藻毒素的螺丝对螃蟹有不良影响。如大量倒藻使毒素突然释放,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二、危害.

1、裸藻初形成前后对螃蟹无害,裸藻是池塘中最常见藻类之一,数量多时可形成水华,是池塘肥水和老水的标志。多年来,蟹农常将“昼红夜绿”“朝红夕绿”等具日变化的水称为“活”水,是蟹民喜爱的水色之一,实际生产中,也证明这种水养殖产量较高。这说明裸藻同其它藻类一样,能够为螃蟹提供充足的溶解氧,而且也可作为饵料供滤食鱼类摄食。虽然也有“裸藻难消化,利用率低”的报道,但笔者认为:这些同裸藻种类和发生时态以及养殖条件相关,不能一概而论,需辩证对待。好的水色不是以“色”定性,而应该以生物的摄食、生长状况和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为依据。

2.裸藻形成中期影响螃蟹摄食、生长,虽然裸藻的初期对螃蟹的生长没有多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还能促进水草生长,但长期发展下去,螃蟹会发生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等现象。这可能是部分裸藻死亡分泌毒素所至,此时,如能及时换水和采取解毒措施,对螃蟹也无大碍,一般能够正常生长。

3.裸藻形成后期致使螃蟹得病。此时,裸藻大量繁殖迅速铺盖整个水面,水体呈酱油色不但封闭水体,影响空气的溶入,并且分解为有机质大量耗氧,致使水体底层溶解氧很低、螃蟹上岸、致病细菌大量繁殖、螃蟹体质极度虚弱,患病在所难免。由于螃蟹的耐受性很强只有到了脱壳期才会大量死亡。这也是在裸藻盛期,不治水单纯治病,螃蟹难治的原因所在。

4.裸藻衰败后可引起螃蟹泛塘、死亡如前所述,裸藻大量死亡后,其藻类尸体迅速被分解,不但败坏水质,而且分泌的物质对螃蟹产生毒害作用很大。多起渔业事故表明:虽然它不像多数甲藻和某些蓝藻的毒素大,但也不容小觑,如措施不力,必将导致螃蟹大量死亡。现在的关健是,多数渔农对裸藻的毒性理解不深,还停留在裸藻仅是肥水和高产的标志的简单认识上。

三、调控

1.裸藻的调控池塘有少量裸藻无害,但过量就有害。裸藻调控的方法大致可分三类:

一是生物方法,具体是:

(1)促进水草生长尤其是伊乐藻,使其分泌出足够量的化感素从而抑制裸藻的繁殖。如:护草壮根颗粒7-8亩/包,每半个月使用一次。

(2)培养其它藻类,使藻相复杂不单一,可先进水5-10厘米,然后施用专用生物肥,如:生物营养肥10亩/包+硅藻肥力膏10亩/桶或者水清可绿3亩/包+氨基活绿膏10亩/桶。

(3)混养滤食鱼类,主要是鲢鱼花鲢和白鲢按1:5的量,一般每亩投放10尾~20尾,数量依据池塘营养盐状况和裸藻数量而定,这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4)投放生物制剂,如:菌特500  10亩/包(首次使用用量加倍)或者超浓缩包膜菌素群10亩/包(首次使用用量加倍),每半个月用一次。

二是物理方法,具体是:(1)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可抑制裸藻的大量繁殖,防止裸藻水的发生。在裸藻水华初期形成后,立即换水10%-30%,裸藻水华的爆发性生长可得到有效遏制。在抽水时,注意务必选择在裸藻集中的地方,这是最快速并直接的方法。(2)用净水效果好的底改产品,如:黑晶底改5-8亩/包或者水底双清3-5亩/包在裸藻集中的地方泼洒,可降低裸藻的密度,之后注意使用菌特500  10亩/包(首次使用用量加倍)或者超浓缩包膜菌素群10亩/包(首次使用用量加倍)加绿能5亩/瓶或者三联解毒素2-3亩/瓶每半个月使用一次。 

(3)人工捞取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只是劳动强度较大。

(4)每天中午12点~13点钟,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增加水体交换。

三是化学方法,主要有:调节水体pH,可以利用有些裸藻对pH敏感的特点,调节裸藻的生长。可用生石灰或绿能5亩/瓶,生石灰一般亩用20kg左右。

2.裸藻倒藻后的处置依倒藻程度不同,可划分三期。

一期表现是:水色变化不大,只是在下风处有绿色或色藻沫,是少量裸藻死亡的结果,水质指标无变化,基本正常,螃蟹摄食、生长正常。处置方法是:换水10%~20%,补充有益藻类,调整藻类比例,使用绿能5亩/瓶(三联解毒素2-3亩/瓶)上午用,两个小时后菌特500  10亩/包(首次加倍)或者超浓缩包膜菌素群10亩/瓶,加大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密切监测藻类的生长状态,查看滤食鱼类投放数量,如不足,及时补投。

二期表现是:水色变化仍不大,只是颜色发暗,下风处藻沫很多,可闻到阵阵腥臭味,pH降低,表层溶解氧正常,但中下层很低,氨氮、亚硝态氮略有升高,水质混浊,悬浮有机质多,镜观裸藻活力差,有死体,螃蟹摄食差,但大部分仍能抢食,部分呈浮头状,散布于全池,有“昼浮夜沉”、“晴多阴少”特点,此由一期发展而来。

处置方法:停止投喂,立即加开增氧机,迅速换水20%-30%,投放增氧剂,如:颗粒氧,绿能或者三联解毒素等解毒药,大剂量解毒,待螃蟹好转,投施一次白金底改5-10亩/包,控制细菌数量,之后3天,可重新调整生态系统,如投放菌特500  10亩/包(首次使用用量加倍)或者超浓缩包膜菌素群10亩/包(首次使用用量加倍)等。上述措施,应依次进行,其中,换水最为重要,也最易被忽视,多因无水源或水质差而被耽搁。总之,换水是其它措施的基础,即使水质差一些,也应该迅速换水。

三期表现是:水色变化很大,有蓝绿色或红褐色变为灰绿色或灰褐色,下风处藻沫很多,面积很大,腥臭味很浓,pH变化大,可降到8.0甚至7.0以下,上下水层溶解氧均较低,氨氮、亚硝态氮均明显升高,悬浮的有机质很多,水质昆浊似稀粥状,螃蟹基本不摄食,死亡增多。此多是因二期贻误而成。处置方法:基本同二期,只是换水量应再加大至30%-60%,其它措施也要加大。此时,除换水外,药物成本往往很高,如可出塘,应不失为明智之举。

下面针对兴化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红水塘口给出具体意见:

一、外源水质本身就很肥,从外源水中带入大量红水。一般这种塘口很难根治红水,而且成本很高。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要我们把裸藻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就可以便劣势为优势。笔者在兴化也见到很多外源水质很差的塘口,但养殖户的螃蟹每年收益都不错。其管理特点是净水和解毒的产品都经常性的定期使用。具体方案如下。

1、前期,绿能5亩/瓶(三联解毒素2-3亩/瓶)上午用两个小时后菌特500  10亩/包(首次加倍)或者超浓缩包膜菌素群10亩/瓶每半个月使用一次。菌特500来抑制裸藻数量可使塘内裸藻一直处于安全期,通过绿能解除死亡裸藻产生的毒素带来的影响。

2、中后期,在原有的绿能和菌特的基础上每半个月再使用一次白金底改10亩/包或者速净解毒底改7-8亩/包。如塘水情况恶化的比较快可每十天使用一次。因为在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大塘底负担过重这就给裸藻大量繁殖提供了温床,我们必须通过使用底改产品来帮助塘体把残饵分解掉。

二、内源物质引起的:这种一般是由于塘内田面上残留的杂草或者青苔腐烂而形成的。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出现在上大水后,起初这种情况对池塘利大于弊,但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和投饵量的不断增大,到了后期裸藻的数量就很难控制,尤其是到了6月份以后当田面上的烂草在池底发黑变臭时很可能蓝藻和裸藻同时爆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杀完蓝藻后水色发红的原因,因为我们上面已经讲到裸藻的特性,蓝藻被杀死了裸藻还在。具体方案如下:在上大水,水色发红后绿能5亩/瓶(三联解毒素2-3亩/瓶)上午用两个小时候菌特500  10亩/包(首次加倍)或者超浓缩包膜菌素群10亩/瓶每半个月使用一次。到了高温季节除了常规的使用底改产品外,每天还要仔细观察池底情况如见到池底有发黑的地块建议用白金底改5亩/包在上面定点泼洒。可每3天使用一次,连用3次可使底部发黑发臭部分彻底消除。


三、内外兼有:本身外源水就肥,塘内还有很多枯草腐败。具体措施如下:

    绿能5亩/瓶(三联解毒素2-3亩/瓶)上午用两个小时候菌特500  10亩/包(首次加倍)或者超浓缩包膜菌素群10亩/瓶上大水之前每半个月使用一次,上大水后每十天使用一次。如发现水体透明度不高可使用水底双清5亩/包或者黑晶底改7亩/包。在中后期建议水底双清5亩/包或者黑晶底改7亩/包和白金底改10亩/包或者速净解毒底改7-8亩/包交替使用,每十天使用一次。

四、用过刺激性药物后也会使水色发红。其原因其它藻类被杀死,而裸藻还在其中所以水色发红。具体措施:待药物使用后2-3天后绿能5亩/瓶(三联解毒素2-3亩/瓶)进行解毒,次日菌特500  10亩/包(首次加倍)或者超浓缩包膜菌素群10亩/瓶加氨基活绿爽或者氨基绿肽液10亩/瓶进行调水。

    总而言之,通过实践的验证红水(裸藻水)很难通过杀灭的方法进行解决的,而且只要我们将它控制在一个安全的浓度范围之内,经常地解毒调水,趋利避害,在红水塘中螃蟹养殖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Copyright 2025 lianhebaida.com 青岛联合百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金岭工业园 联系电话:0532-87702711  电子邮件:7202547@qq.com
Built By DISCUZ V2.1 Crose 技术支持